一、牛肉出口关税降至5%!
当地时间 7 月 26 日,阿根廷总统米莱在第 137 届国际畜牧、农业和工业展览会上宣布,永久性下调牛肉、大豆等农产品出口预扣税,其中阉牛肉出口关税从 6.75% 降至 5%,母牛出口关税已于 2024 年取消。
此次调整并非行业此前预期的完全取消关税,但 1.75 个百分点的降幅仍释放出明确政策信号:阿根廷政府正通过系统性减税重塑农业竞争力。
数据显示,通过取消外汇管制、PAÍS 税及降低化肥进口关税等措施,阿根廷畜牧业已恢复约 30% 的盈利能力,二手机械进口成本降低 50%。这些配套政策与关税调整形成合力,旨在构建 "抗贫困模式" 的农业生态。
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减税覆盖大豆、玉米等主要农产品,其中大豆出口税从 33% 降至 26%,玉米从 12% 降至 9.5%。
这种 "一揽子" 减税策略,既呼应了阿根廷作为全球粮仓的产业定位,也体现出政府通过降低全产业链税负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意图。
尽管阉牛肉关税调整幅度有限,但政策叠加效应将逐步显现 —— 据阿根廷相关协会测算,此举可使牛产业链净出口关税永久性降低 26%,预计未来两年牛肉出口量将增长 8%-12%。
二、对中国市场有何影响?
1.进口结构的边际调整2025 年上半年,中国进口牛肉 130 万吨,同比下降 9.5%,进口金额 478 亿元,同比下降 2.1%。这一 "量价双降" 现象,既反映国内产能提升的替代效应,也与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密切相关。
阿根廷此次关税调整后,阉牛肉出口成本预计下降约 2.3%,按当前 CIF 价格测算,每吨到岸成本可降低约 180 美元。但由于中国对阿根廷牛肉仍征收 12% 的进口关税,实际终端价格降幅有限,预计在 1.5%-2% 之间。
从进口结构看,2024 年阿根廷对华牛肉出口占比约 11%,主要集中于冷冻牛腩、牛腱等中低端品类。此次关税调整后,预计 2025 年下半年阿根廷对华出口量将增加 5%-8%,但难以撼动巴西(占比 42%)、澳大利亚(占比 28%)的主导地位。
值得注意的是,阿根廷牧场正加速布局中国高端市场 —— 如定制化安格斯牛肉产品,计划通过冷链直供上海等地的高端餐饮渠道。这种结构性调整,可能对国内中高端牛肉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。
2.国内产业的双向挤压效应
国内牛肉生产端呈现 "量增质升" 态势:2025 年上半年产量 342 万吨,同比增长 4.5%,首次突破 340 万吨;肉牛出栏 2203 万头,同比增长 2.9%,均创五年同期新高。
但二季度末存栏量降至 9992 万头,同比减少 2.1%,连续两季度低于 1 亿头,这预示着未来 12-18 个月育肥牛供应将趋紧。
据业内机构监测,2025 年第二季度育肥牛价格同比上涨 21%,牛肉批发价同比上涨 10%,且呈现 "量减价增" 特征。
阿根廷关税调整可能加剧这种供需矛盾。尽管国内产能提升可对冲部分进口增量,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:当前国产牛肉中,符合餐饮渠道标准的中高端产品占比不足 35%,而进口牛肉中高端品类占比超过 60%。随着阿根廷加大对华高端牛肉出口,国内企业可能面临 "低端保份额、高端守阵地" 的双重压力。
3.价格传导的滞后性特征从价格传导机制看,阿根廷关税调整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存在 3-6 个月的滞后期。首先,出口商需完成合同转换、物流调配等流程,预计 2025 年第四季度起,阿根廷牛肉到港量将逐步增加。
其次,国内加工企业通常持有 2-3 个月的原料库存,短期价格波动有限。但长期来看,若阿根廷牛肉出口量持续增长,可能通过 "价格锚定效应" 影响国内市场定价 —— 例如,当阿根廷冷冻牛肉价格低于巴西同类产品 5% 时,国内进口商可能调整采购策略,进而带动批发市场价格下行 1%-2%。
三、下半年牛价走势如何?
1.供需关系的根本性转变肉牛养殖周期的 "蛛网效应" 正在显现。2024 年能繁母牛存栏量同比减少 3.2%,直接导致 2025 年新生犊牛数量下降 8%。按照肉牛 18-24 个月的育肥周期测算,2026 年起出栏量将进入下降通道。
而当前存栏结构中,可出栏育肥牛占比仅 28%,较 2023 年下降 5 个百分点。这种结构性短缺,叠加下半年传统消费旺季(中秋国庆、春节备货)的需求拉动,预计 2025 年第四季度活牛价格将突破 28 元 / 公斤,同比涨幅超 15%。
国内产能提升的替代效应也不容忽视。2025 年上半年,内蒙古、山东等主产区规模化养殖比例提升至 58%,较去年同期提高 7 个百分点,推动生产成本下降约 4%。这种规模化红利,将部分抵消存栏下降带来的供应压力,预计可延缓价格上涨周期 1-2 个月。
2.进口市场的成本传导机制
国际牛肉市场正经历 "量减价增" 的结构性转变。2025 年 1-5 月,中国牛肉进口量 110 万吨,同比减少 12.7%,但进口均价同比上涨 9.8%,达到 36.7 元 / 公斤。这种 "逆差扩大" 现象,既反映巴西、澳大利亚等主产国因干旱减产导致的供应收缩,也与中国对美加征牛肉关税相关。
阿根廷关税调整后,其牛肉出口价格优势将进一步凸显,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对华出口均价将较巴西低 3%-5%,可能吸引约 15 万吨的进口替代需求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与澳大利亚自贸协定中的特殊保障措施已触发 ——2024 年澳牛肉进口量超触发水平,2025 年适用协定税率的进口额度缩减至 17.8 万吨。
这种配额限制,客观上为阿根廷牛肉腾出约 5 万吨的市场空间,预计可推高其对华出口份额至 13%-15%。
3.消费升级的结构性机遇国内牛肉消费正经历 "品质革命"。2024 年,国内鲜牛肉消费量占比提升至 62%,其中热鲜肉需求年增长率达 18%,显著高于冷冻肉的 3%。
这种消费升级,催生了对雪花牛肉、谷饲牛肉等高端产品的旺盛需求。据中国业内协会监测,2025 年上半年,500 元 / 公斤以上的高端牛肉销量同比增长 25%,而阿根廷通过基因改良技术培育的 F1 代安格斯牛,其大理石花纹等级(IMF)可达 3 + 级,恰好契合这一市场需求。
在这种消费趋势下,价格弹性出现分化:中低端牛肉价格受进口冲击较大,预计下半年批发价将维持在 58-62 元 / 公斤;而高端牛肉价格受成本支撑更强,预计突破 85 元 / 公斤,同比涨幅超 12%。
这种 "剪刀差" 现象,将深刻影响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分配 —— 养殖端可通过品种改良获取溢价,而加工企业需加快产品结构升级以应对竞争。
阿根廷牛肉出口关税调整,犹如投入国际市场的 "石子",虽未激起惊涛骇浪,但已引发涟漪效应。
对中国市场而言,这既是国内产能提升的试金石,也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。
下半年牛价走势,将在供需博弈、成本传导、消费升级的多重变量中寻找平衡点。
建议产业链各环节从业者,既要关注阿根廷政策的边际影响,更要立足国内产业基础,通过技术创新、模式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。
唯有如此,才能在全球牛肉产业的变局中把握机遇,实现从 "量的扩张" 向 "质的提升" 的华丽转身。
盛达优配官网-十大股票配资网站-实盘配资平台-公司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