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借呗、花呗,几乎每个上班族都不会陌生。它们像一把双刃剑,一头是方便快捷的消费体验,另一头却是越来越多人的负债困境。2025年7月25日,一个看似冰冷的数据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——蚂蚁消费金融在银登网挂牌转让了一笔总额高达2.35亿元的不良个人消费贷款。这可不是小数目,更令人咋舌的是,这些债务分散在七万多名普通人身上,平均每个人欠款3300元左右。
或许你会问,不就是三千来块钱吗?但当这串数字和“逾期一年”“被打包转让”等词语连在一起时,它背后的故事就变得沉重起来。根据公告显示,这批贷款的平均逾期天数为386天,也就是说,大部分欠款人已经超过一年没有还钱。而且这些账单已经被核销,也就是平台放弃自行催收,而选择以折扣价卖给资产管理公司,由专业机构接手追讨。这种做法,在金融圈并不罕见,但对很多普通用户来说,却意味着从此要面对更严厉、更系统化的追债流程。
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会陷入这种局面?有网友直言:“本来想着下个月工资还掉,可没想到一个月拖一个月,最后越滚越大。”也有人感叹,“现在年轻人压力太大,有时候真的是靠信用支付撑着生活。”数据显示,本次被打包的不良资产中,负债人的平均年龄只有37.89岁,大多数正处于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之下。不难想象,在房贷、车贷、孩子教育等各种开支面前,用借呗、花呗应急成了不少人的无奈选择。
再来看这笔交易本身,其实也透露出行业风向的一些变化。本次2.35亿元坏账起拍价为2190万元,本息折扣率仅0.93折,相比传统银行信用卡或其他消费贷动辄3-6折的回收率,这个价格算是偏高。一方面说明这些负债人大多尚有偿还能力;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场对互联网信贷产品风险控制能力的认可。有业内人士分析,“互联网平台数据更透明,对用户画像精准,所以即使坏账依然能卖出好价钱。”
不过,从今年以来蚂蚁消金已连续三次将类似不良资产挂牌出售,每一次成交价格都有所波动。例如,今年第一期就由华润渝康这样的地方性资管公司接盘。据悉,他们与重庆国资委合作成立,对本地市场了解深刻,可以说是在“不良资产”领域里如鱼得水。但对于广大普通用户来说,无论买家是谁,被打包出去后等待他们的大概率都是更加规范甚至强硬的催收程序。
细究原因,我们不得不承认,如今社会环境下“先享受后付款”的观念深入人心,加之移动支付极度便利,让超前消费变得异常容易。一旦收入出现波动,比如失业、生病或者家庭突发状况,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。有网友留言道:“其实我一直想还清,就是力不从心。”还有评论称,“如果平台能提前预警,而不是一味放宽额度,是不是可以减少很多悲剧?”
归根结底,不论是不少企业热衷于甩卖坏账止损,还是投资机构趋之若鹜地竞购,都离不开这样一个现实: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个统计表上的数字。当看到这些数据时,你是否会思考自己的财务安全线在哪里?又该如何避免沦为下一个需要被打包出售的人呢?时代推着我们往前走,但别忘了偶尔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的钱包和未来——你真的准备好了吗?
#AI热点大赛
盛达优配官网-十大股票配资网站-实盘配资平台-公司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